中新网西安10月20日电 (杨英琦)2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以下简称:航天科技四院)主办的商业航天固体发动机产品推介会在西安举办,会上发布了六款为商业航天量身定做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其型谱。据了解,这几款发动机具有高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将进一步推动国家商业航天的发展。
图为活动现场。航天科技四院供图
据介绍,航天科技四院近年来以“大推力、高性能、简约化”为目标导向,瞄准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主动力和中大型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动力需求,立足“整体式”和“分段式”两条技术路线,先后形成了1.2m、2m、2.6m和3.5m等直径系列固体发动机产品型谱,支撑了国家多个固体运载火箭发展,可实现200kg至4200kg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
其中,在整体式固体发动机方面,直径1.2m固体发动机目前已在“捷龙一号”等运载火箭中应用,直径2.6m固体发动机主要用于“捷龙三号”“力箭一号”和“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直径3.5米500t推力固体发动机已研制成功,是目前世界上直径最大、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未来,3.5m系列固体发动机将用于“捷龙四号”等中大型运载火箭。
当日,航天科技四院旗下的商业航天发动机研发制造商——西安航天商业火箭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是集商业航天火箭发动机产品设计、研制、销售、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该院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动机业务发展平台。公司将聚焦中低轨卫星组网、星座补网和机动发射以及配套服务市场的运载火箭芯级发动机和火箭助推器系列产品和服务,面向商业航天市场提供系列化的高性价比、快响应、技术成熟度高的固体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航天科技四院西安航天商业火箭动力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世英表示,根据公司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到2025年,该公司将具备批量化动力系统“总包、设计和交付”三种能力;到2030年,该公司将实现千吨级固体发动机工程应用,动力产品型谱完备,满足快速、绿色环保发射需求,成为国家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到2045年,将充分满足国家进入空间、利用空间、探索空间的动力需求,成为国家航班化航天运输体系和产业集群的中坚力量。(完)
中新社泰宁10月20日电 (记者 闫旭)闽剧电影《双蝶扇》20日在福建泰宁开机。这是福建电影制片厂与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联合立项,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出品的“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首部影片。
10月20日,“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首部影片——闽剧电影《双蝶扇》在福建泰宁开机。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供图)
戏曲《双蝶扇》由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创作演出,曾获得第六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6届戏剧会演剧目一等奖,入选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资助项目、“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等,并纳入“梅花奖”电影工程。
如何将这部舞台经典进行电影改编,使之在保留戏曲原有韵味的基础上,展现出剧目的新魅力?本片电影导演江涛对此有自己的见解,“主创团队参考了包括国画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找寻最匹配的视觉元素,既彰显闽剧原本具有的典雅秀美,又通过对主题设定、人物关系的重新诠释,让年轻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为最大程度保持戏曲表现力,电影版《双蝶扇》邀请舞台版原版主创再现经典表演。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文华奖和梅花奖获得者周虹担纲本片女主角。
10月20日,闽剧电影《双蝶扇》正在福建泰宁拍摄。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供图)
“相比舞台的连贯式表达,放大、夸张、程式化的表演,电影镜头则更多体现的是人物细微、深层次的内心变化,要求演员更加收放自如,这对戏曲演员来说是一大挑战。”从舞台版《双蝶扇》到电影版《双蝶扇》,周虹明显感受到镜头之下的演绎与传统戏曲的表演有很大不同。但她表示,大家都有十足的创作热情,希望拍出一部有中国风、闽剧味、儒林戏风格的精品。
福建是戏曲大省,现存23个活态剧种。福建电影制片厂策划开发了“八闽戏曲电影工程”项目,计划陆续将泉州提线木偶、高甲戏、歌仔戏等戏曲经典剧目拍摄成影片,为留存、推广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吴新斌表示,希望通过拍摄闽剧电影,在艺术上进行再创造,唤醒剧种、剧目的当代价值,也让世界各地的闽籍海外乡亲更便捷地听乡音聚乡情,促进福建戏曲文化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发展。
据了解,闽剧电影《双蝶扇》还将从泰宁转场福州、松溪等福建多地进行外景拍摄,预计在今年底完成后期剪辑、特效合成等工作。(完)